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賴大噗的塗鴉課

左邊是老師告訴大噗怎麼畫,甚至是抓著大噗的手畫,完成度很高,主題也很清楚;右邊是大噗自由發揮,雖然完成度很低,但從媽媽的眼睛看,大膽奔放,精采多了!
左邊是太陽公公 右邊是小丑魚;左邊的)是尼莫在吃的魚,左邊的(是尼莫的尾巴

同是螃蟹,右邊那隻只有兩隻腳的是大噗真正吃過的三點蟹。
像我這樣「九怪」又太有意見的媽媽,碰到我的老師大概也很倒楣。應該也是自知如此,能自己在家做「媽媽老師」的,就不假他人之手了。
大噗去救國團上了兩個月的「塗鴉課」,大噗喜歡他的畫畫老師,但老娘我不太喜歡。


教學方式:

老師的教學方式先是帶著孩子閱讀一本書,當作該堂課的引導,因為只能在教室外透過百頁窗窺探,不知道實際是如何進行。但,接下來的就有問題了,老師會拿出兩三張顯然是出自老師本人手筆的作品完成圖,然後在白板解釋,比如:「在紙的中間畫個大圓」、「在周圍畫出格子」、「在格子裡畫小圓形」、「在小圓裡塗滿顏色」、「四邊角角不能塗顏色」等等,因為一步接著一步,指示明確,一個教室裡十出頭孩子最後的構圖都是一樣的,若真有事干主題能否明確呈現而孩子又無法畫得出來的關鍵構圖時,老師就會握著孩子的手畫出來。這個課程標榜的是針對三歲到六歲的孩子,但我實在是不認同老師用這樣的方式教這麼小的孩子「構圖」,反而從小就可以感受起、訓練起的色感,老師完全沒著墨,每個孩子的作品用色都很混亂。

「下次彩色筆要換一盒顏色多一點的」:

不到十堂的課,老師幾次要我換「配備」,但我實在是不想花那個錢,不是我捨不得,而是沒有意義的錢,一塊也是浪費。大噗本來的彩色筆是八色,色相環上主要的彩虹七色再加黑,老師說顏色能越多是越好,最少要十二色;我不是反對小孩用彩色筆,但彩色筆用的不該是它的顏色(大面積塗色),而該是它特有的線條感,用得好,甚至還可以利用這樣特性,創造出的特殊肌理或效果,就好像柳生弦一郎的《小噹噹》一樣;我也可以理解一個老師要帶十個三到六歲的小孩,不太可能儘情地使用水彩,但大可以使用蠟筆混色,要怎麼多彩就怎麼多彩;我不能認同的只是──不帶孩子領略色彩,只一味的要求其特色不在色彩的彩色筆要很多顏色。後來我勉強再給大噗一盒十二色彩色筆,裡面的黃色和綠色還是那種大自然裡幾乎不會出現的人工螢光色,唉。

「下次蠟筆要換一盒軟一點……」:

大噗用的蠟筆是最常見也最普通的PentelSKB或雄獅,在家使用時,不論混色、線條、大面積塗色都沒有問題,但老師請我為大噗換蠟筆,要軟、要顯色,最好像某個同學的韓國AMOS水蠟筆一樣,老師解釋,大噗的小肌肉還沒發育完全,所以下筆太輕不顯色。我覺得奇怪,跟老師反應在家是沒問題的。老師說那是因為在家的塗鴉用的是大動作的蠻力,但在課堂上畫得比較精細準確時,需要的是所謂協調性的巧勁,小肌肉還沒發育好,所以下手輕。我想進一步再問:「這年紀的小朋友肌肉不是……」老師沒讓我說完,顯然也是被這個問題給問多了,馬上就回答我:「小肌肉還沒發育好,不是什麼好壞,就有些孩子快,有些孩子慢而已。」廢話!我要問的不是這個,我要問的是:這年紀的小朋友肌肉不是本來就還沒完全發育,為什麼要要求筆觸上的精細準確?這年紀的小朋友自有他特有的象徵手法去表現出他想表現的,是可以下筆既大塊文章但在表現上卻又精準到位的。

「為楨,有進步喔!」、「你看小朋友的作品,就知道我們的教學內容多麼豐富……」:

每次下課時或看作品時老師大概就是這兩句。我也聽過同班的家長問過老師:「我的孩子有進步嗎?」我想老師今天會這樣教,我們做家長的要負大部分的責任──家長付了錢,能不讓孩子畫點像樣或說得出名堂的東西來交差嗎?鬼畫符,在家畫就好。只是我不樂見這樣的「進步」啊!

撇開這是一堂美術課,其實它還是不錯的。一堂一堂地上下來,賴大噗知道點名要答「有」;他知道上課老師叫到名字要出個聲;他知道和同學們坐在地上聽故事時,腿要盤起來讓出更大的空間;他回家會高興地在蹲馬桶時突然跟媽媽講起當天課堂上老師教了什麼前所未知的新東西;他開始會觀察周邊的同學在幹麼,甚至會和同學說上幾句話;他會自己收拾書包。賴大噗還是有「進步」的;更棒的是賴大噗喜歡上課,很期待每星期的上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